350余名专家齐聚河南新乡 建言气象守护“中国饭碗”
气象科技如何为农业防灾减灾和粮食连年丰收提供精细化服务保障?11月7日至8日,在全国气象与粮食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全国农业气象技术交流会上,来自全国相关科研院所、高校以及气象、农业农村等部门的350余名专家学者、科研人员齐聚河南省新乡市,围绕气象保障粮食安全,更好守护“中国饭碗”交流研讨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、徐祥德、张新友、许为钢,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,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、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分别作主题报告。
“近60年来,我国暴雨、干旱等极端天气增多,我国农业尚未摆脱‘靠天吃饭’的局面,气象灾害威胁粮食安全。”李泽椿建议,加强大气条件和农业生产情况实时监测,做好农业生产全过程高精度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,开展未来5年至10年影响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气候资源、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风险预测。
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卢东林表示,河南将与中国气象局进一步深化省部合作,共同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省,中部“数字气象”先行区、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样板区、气象保障国家战略和赋能行业发展典范区,以及中部区域气象科技创新高地,进一步扛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。
“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科学指导农事活动因地制宜、趋利避害,是新时期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。”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表示,气象部门正加快推进农业气象领域科技创新,全面系统推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郭天财认为,开展气象与粮食安全学术研讨,共同研究如何多学科集成,以应对极端天气变化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意义非常重大。随着气象预报精准度越来越高,农业专家可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,超前决策,制定应对管理措施,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。
该交流会由中国气象学会、河南省科协主办,国家气象中心,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,河南省气象局、科技厅、农业农村厅,新乡市政府承办。
(作者:周爱春 赵斐苗 李庆锋 责任编辑:张林)